
ESG與企業責任
一、環境(Environment)相關舉措-宋嘉桓
-
(一)排放物管理
-
空氣排放物控制
-
政策:嚴格遵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《大氣污染防治法》,確保車輛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燃料,定期委託專業機構檢測車輛排放物。
-
行動:優先選用低排放或新能源車型作為公務用車,擴大集團新能源車隊比例;優化車輛運輸路線以減少空驶里程;定期維護保養車輛,確保發動機運行狀態最佳;培訓試駕車駕駛員,要求勻速行駛、避免急加速急減速,降低油耗與排放。
-
成效:2024 年硫氧化物排放量 3.35 千克(2023 年:22.91 千克),大幅減少;顆粒物排放量 248.87 千克(2023 年:409.27 千克),有所下降;氮氧化物排放量 3705.97 千克,因試駕車型差異略有上升。
-
溫室氣體排放管理
-
政策: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體系,重點跟進直接排放(範圍 1)與間接排放(範圍 2)。
-
行動:門店設計採用低 VOC 塗料、再生材料地板等環保材料,安裝高效節能 LED 照明與太陽能板;優化空調使用,嚴控溫度以減少製冷劑消耗;推廣員工綠色出行,鼓勵選擇公共交通或低碳出行方式。
-
成效:2024 年範圍 1 排放量 976.44 噸 CO₂e(2023 年:4808.47 噸 CO₂e),大幅減少;範圍 2 排放量 14600.32 噸 CO₂e(2023 年:15003.49 噸 CO₂e),略有下降;總排放量 15576.76 噸 CO₂e,密度 3.54 噸 CO₂e / 人(2023 年:5.63 噸 CO₂e / 人),顯著降低。
-
廢棄物管理
-
政策:制訂《廢品管理制度》,分類處置有害與無害廢棄物,嚴格遵守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。
-
行動:有害廢棄物(廢礦物油、廢鉛蓄電池等)採用專桶專袋包裝,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回收;無害廢棄物(廢紙箱、生活垃圾等)實行分類回收,鼓勵員工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循環利用紙張。
-
成效:2024 年廢礦物油產生量 685.24 噸(密度 0.16 噸 / 人,2023 年:935.58 噸,密度 0.27 噸 / 人),廢鉛蓄電池 21.34 噸(密度 < 0.01 噸 / 人,2023 年:25.98 噸,密度 0.01 噸 / 人),生活垃圾 187.79 噸(密度 0.04 噸 / 人,2023 年:520.52 噸,密度 0.15 噸 / 人),均實現減量。
-
(二)能源與資源使用
-
能源管理
-
政策:遵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》,制訂能耗標準,對各部門、門店能源消耗實行精細化管控。
-
行動:優先選擇清潔能源供應商;安裝自動感應開關與 LED 節能照明,依據光線與人員活動調節亮度;分區域用電、分時段啟用電梯(週末客戶較多時啟用);下班前安排專人檢查關閉用電設備,禁止辦公電腦用於娛樂;優化辦公 OA 系統,推廣線上審批以減少紙張使用。
-
成效:2024 年電力消耗量 26236.82 兆瓦時(密度 8.63 兆瓦時 / 人),因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略有上升;汽油消耗量 222366.49 公升(密度 50.50 公升 / 人,2023 年:1277455.18 公升,密度 363.02 公升 / 人),柴油消耗量 4872 公升(密度 1.11 公升 / 人,2023 年:257856.02 公升,密度 73.28 公升 / 人),均大幅下降。
-
水資源管理
-
政策:遵循「節流優先、治污為本、科學開源」原則,制訂水資源使用管理制度。
-
行動:安裝節水裝置,定期檢查供水管線以避免跑冒滴漏;設置雨水收集系統,將中水用於綠化灌溉、道路清洗;優化冷卻系統,採用循環冷卻技術提升水資源重複利用率;向員工宣傳節水意識,杜絕長流水現象。
-
成效:2024 年總耗水量 180627.51 噸(密度 41.02 噸 / 人,2023 年:188507.27 噸,密度 53.57 噸 / 人),實現減量。
-
(三)環境與天然資源保護
-
政策:將環境保護納入企業戰略,新門店設計與裝修優先使用環保材料,推動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。
-
行動:門店牆面採用甲醛含量遠低於國標的環保乳膠漆,地面使用再生材料地板;開展新能源汽車專營門店建設,與比亞迪、騰勢等合作推廣新能源車型;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,提升環保意識。
-
成效:2024 年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收入增長顯著,海外新能源汽車經銷網絡持續擴張,亞太地區設立 39 個網點,歐洲地區設立 7 個網點。
-
(四)氣候變化應對
-
政策:由董事會監督氣候風險評估,識別急性、慢性、過渡風險,並制訂對應策略。
-
行動:關注全球變暖對工作環境的影響,督促物業檢查並更新設備;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,及時遵守節能減排政策;佈局海外新能源市場,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推廣;優化供應鏈,優先選擇低碳供應商。
-
風險應對:針對政策法規風險(如更嚴格排放要求),持續推進節能降耗;針對技術風險(新能源技術迭代),加大新能源業務投入;針對市場風險(消費者偏好變化),調整產品結構,增加新能源車型供應。
二、社會(Social)相關舉措
-
(一)僱傭與員工權益
-
僱傭政策
-
嚴格遵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《勞動合同法》及海外運營地區勞動法規(如日本《勞動基準法》、英國《就業權利法》等),保障員工平等就業、薪酬福利、工時休假等合法權益。
-
堅持無性別、民族、年齡歧視,2024 年員工總數 4403 人,其中女性 1683 人(占比 38.2%)、男性 2720 人(占比 61.8%);年齡結構為 30 歲及以下 1214 人、31-50 歲 3065 人、50 歲以上 124 人,結構合理。
-
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,依據業績調整薪資,發放過節福利、餐費補貼、外派補貼;為不满足社保購買條件的員工購買商業保險;組織團建、旅遊、健身等活動,豐富員工生活。
-
員工流失管理
-
優化人員結構,實行崗位合併以提升效率,建立暢通的員工反饋申訴機制。
-
2024 年總離職率 13%,其中男性離職率 12%、女性 14%;30 歲及以下離職率 20%、31-50 歲 10%、50 歲以上 13%;中國內地離職率 11%、中國香港 14%、海外 27%(海外業務擴張初期人員調整所致)。
-
(二)健康與安全
-
政策:遵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》及海外相關法規,制訂《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管理制度》,保障員工工作環境安全與身體健康。
-
行動:對高風險崗位員工開展入職、在職年度及離職前職業病體檢;定期接受環保部門與職業病管理中心抽檢;為重點崗位員工配備防護工具與工衣;制訂消防工作計劃,提供培訓經費並組織消防演練;每日開展防火巡查,確保疏散通道與消防設施完好;行政部與下屬公司總經理監控重大事故隱患,每年開展風險分析評估並制訂應急預案,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。
-
成效:2024 年因工受傷 63 人,因工損失工作日 615 天,人均工傷損失工作日 0.20 天;近 3 年無重大傷亡事故,無健康安全法規重大違規情形。
-
(三)員工發展與培訓
-
政策:制訂《培訓管理制度》,建立系統化培訓體系,提升員工業務能力與職業技能。
-
培訓類型:新員工入職培訓(含基礎培訓與崗位培訓)、任職能力培訓(產品講解、銷售談判技巧、維修技能等)、外部培訓(針對內部無法提供的培訓需求,經審批後參加外部機構培訓)、反貪腐培訓(組織管理層與員工參加,講解「反貪污十大禁令」)。
-
成效:2024 年培訓總人數 1727 人(占比 11%),其中男性 1151 人(占比 12%)、女性 577 人(占比 9%);培訓總時長 27812 小時,人均培訓時長 1.76 小時,實現管理層、中層人員、基層人員培訓全覆蓋。
-
(四)勞工準則
-
政策:嚴禁使用童工與強制勞動,遵守《禁止使用童工規定》及海外相關法規。
-
行動:招聘時嚴格核查身份證,確保全日制員工年滿 18 歲、實習生 / 學徒年滿 16 歲;勞動合同明確工作性質、時間、內容,由員工自願簽署,無強制勞動情形;合理安排工作時間,保障員工帶薪假期、病假、產假等權益,避免強迫加班。
-
成效:2024 年無童工或強制勞動事件,無相關法規違規情形。
-
(五)供應鏈管理
-
政策:制訂《招標投標管理辦法》《供應商評價及管理辦法》,規範供應商篩選與監督,確保供應鏈穩定與合規。
-
行動:與寶馬、雷克薩斯、比亞迪等主要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合作;篩選非原廠供應商時,綜合考量其環保標準與市場口碑,提供公開透明的招標機會;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考核,淘汰績效不佳的供應商,推動供應商提升供應水準。
-
供應鏈分佈:2024 年主要汽車相關設備及配件供應商共 195 家,其中中國內地 190 家、海外 5 家。
-
(六)產品責任
-
質量管理:建立覆蓋汽車出廠、運輸、庫存至銷售全流程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,汽車均取得廠家合格證並符合國家 / 行業標準,質檢部門進行二次審查。
-
客戶服務: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,對銷售與服務進行打分評價;門店提供餐飲、娛樂等配套服務,優化消費體驗;在員工培訓中加入客戶服務課程,提升服務意識。
-
產品召回:建立汽車召回服務體系,依據主機廠召回信息及時與客戶溝通,旗下門店按照《召回應急預案》執行,2024 年無產品召回事件。
-
投訴處理:制訂《客戶投訴解決管理規定》,分類處理投訴並由專人提供解決方案,客戶經理在 3 天內回訪,2024 年共接獲 200 起投訴,均妥善解決。
-
隱私保護:遵守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對客戶資料進行保密存檔;與員工簽訂《秘密及競業禁止協議》,2024 年無客戶信息洩露事件。
-
知識產權保護:僅使用品牌認證產品,抵制假冒偽劣產品;在員工培訓中傳授品牌操作規範,提升客戶對品牌的信任度,2024 年無知識產權侵權事件。
-
(七)反腐倡廉
-
政策:遵守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》《反洗錢法》,制訂反貪腐政策與《廉潔自律承諾書》。
-
行動:成立法務監察部,監督員工廉潔自律;對會計、出納等易舞弊崗位及中高層人員招聘時,核查其是否有違法犯罪、行政處罰、商業欺詐等前科;公開投訴舉報郵箱,接受員工與公眾舉報;組織反貪腐培訓,覆蓋各職級員工。
-
成效:2024 年無針對集團或員工的貪腐法律案件,無相關法規違規情形。
-
(八)社區投資
-
政策:關注社區需求,通過公益活動參與社區建設,履行社會責任。
-
行動:2024 年 1 月向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捐款 160 萬港元,支持優秀青年創業;優先聘用當地員工,為社區提供就業機會;組織社區活動,推動社區和諧發展。
-
成效:提升集團在社區的品牌形象,促進社區與企業共同發展。
三、管治(Governance)相關舉措
-
(一)董事會與委員會治理
-
董事會職責:全面負責 ESG 策略制訂與監督,審批重大 ESG 事宜,評估 ESG 風險,確保 ESG 管理體系有效運行。
-
專門委員會:
-
ESG 委員會:識別與評估 ESG 風險,監督 ESG 目標進度,向董事會匯報 ESG 工作。
-
審核委員會:監督財務申報、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,審核 ESG 相關財務資訊。
-
薪酬委員會:制訂董事



